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

認識腦性麻痺

何謂腦性麻痺

腦性麻痺是指大腦中的中樞神經系統,在發育成熟之前受到損傷或受到損傷或發生病變,而導致其運動機能發生障礙。發生的時間通常在出生之前或出生不久,也就是還在發育中的大腦,其控制運動方面的細胞受到傷害,使的肌肉控制方面發生障礙,所以腦性麻痺病人一般來說會有無力或是僵硬的情形發生。不過腦性麻痺和小兒麻痺並不相同,腦性麻痺患者的肌肉通常不是完全癱瘓,但其傷害可能會影響動作以外的其他腦部區域,因此使腦性麻痺兒童可能同時有視覺、聽覺、語言或學習上的障礙,是屬於多重障礙類別。



腦性麻痺的分類


依照肌肉張力來分類可分成: 痙  攣  型: 痙攣型的病患主要是由於受到傷害的腦部傳出不正常的訊息到肌肉,使肌肉呈現高張力,導致肌肉僵硬而呈現緊縮的狀態,且肌肉保持在不正常的姿勢,因而動作較為遲緩與笨拙,此種病人很難有大幅度的運動,因此常有畸形或痙攣的產生。

徐動型: 此種病人的肌肉張力不斷地在改變,因此他們身上的肌肉(四肢、臉部)長或有不自主的顫動或緩慢的扭動,同時也由於不自主的肌肉張力變化,他們無法維持在一個固定的姿勢,這樣的病人有時會從僵硬的不正常姿勢忽然變成軟趴趴的。

協調不良型: 這種病人無法穩定地控制他們的肌肉,乃至於肌肉,因此他們的動作往往較不穩定,當要他們去做些較為精細的動作便會產生,例如當一個協調不良的病人試著拿起一枝筆時,他也許就較不容易對準筆,將筆拿起來。

混合型: 就是一位病人表現出不只一種的上述症狀。

若是依照受到影響的身體部位來分,又可分為:

半身麻痺: 即半邊身體、上肢或下肢受到影響。

雙邊麻痺: 四肢都有受到影響,不過一般來說下肢的受到的影響較為明顯。

四肢麻痺: 全身都受到影響,連臉部也受到影響,一般來說上半身受到的影響較大。


腦性麻痺的症狀

智力障礙: 一般人都誤解腦性病患都是智能不足,但事實上並非所有的腦性麻痺病患都會有智能不足的症狀,在所有的腦性麻痺病患之中,約有 75% 的人會有智能不足的症狀,換句話說有四分之一的人智力正常,甚至有些還比一般人高。


癲癇: 大約有 40% 的腦性麻痺病人會有癲癇症狀的產生,若是沒有將癲癇控制好,癲癇會對腦部造成再次的傷害,影響以後的學習。因此癲癇的控制十分重要,有癲癇症狀時,應該遵照醫師指示服用抗癲癇藥物,以控制癲癇。

視力缺損: 約有 25% 的腦性麻痺病人會有斜視的症狀,不過隨著小孩子長大,此現象會漸漸消失。但是如果當孩子大於六個月時仍有此症狀,則應找眼科醫師加以矯正,以免小孩習慣以一隻眼看東西,造成另一隻眼弱視。

聽力障礙: 約有 20% 的腦性麻痺病人會有聽覺障礙,聽覺障礙會影響病人的語言學習。

語言障礙: 大約有 70%~75% 的腦性麻痺病患會有語言障礙,主要原因是腦傷使得口部肌肉的控制產生問題,而說話是依賴嘴唇、舌頭、與喉嚨肌肉的控制,因此口部肌肉控制有問題,說話當然也就有問題了。

發育障礙: 1. 有些腦性麻痺病人有進食困難,因此營養吸收不足,發育較差。2. 因為腦性麻痺病人可能動的較少,因而肌肉較少使用,因而較不發達。

情緒障礙: 一般來說,痙攣型的小孩較為內向、畏縮與緊張;徐動型的小孩較為外向與,情緒是以爆發的方式發洩出來,因此,面對不同的腦性麻痺病患,我們應給予不同方式來疏導他們的情緒。

資料來源:社團法人台南市腦性麻痺之友協會
http://www.tncpfriend.org.tw/?Guid=ffe5fda0-62d8-e98b-152b-61d291e1453e&MyN=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